2017年第2期,總260期,月刊

作者、讀者與闡釋的邊界
南(nán)帆
(福建社會科學院,福建 福州 350001)
摘要:文章回應了張江教授的論文《“意圖”在不在場》,并且參與了張江教授與《意圖謬見》《叙事作品結構分(fēn)析導論》的争論。筆者同意張江教授的觀點,認爲作者的意圖始終在場,盡管這些意圖在場的“形式”可能多種多樣;《意圖謬見》忽略了作者意圖與語言符号體系的頑強搏鬥,這可能忽略文學研究所必須關注的另一(yī)些極爲重要的症候;《叙事作品結構分(fēn)析導論》出自結構主義時期的羅蘭·巴特,他切割“叙述者”與“作者”的目的仍然是強調結構主義語言自足的觀念。盡管結構主義已經退潮,但是,結構主義關于語言構建主體的觀念仍然是一(yī)種重要的理論遺産。《作者的死亡》時的羅蘭·巴特已經進入後結構主義時期,他否認作者的目的是将闡釋權交給讀者。羅蘭·巴特的讀者仍然是文本的組成部分(fēn)而不是真實的曆史人物(wù),這是批評“狂歡化”的重要原因。如果說,批評“狂歡化”的負面效果往往導緻張江教授所批評的“強制闡釋”,那麽,作者提出的解決方案是恢複“讀者”的曆史身份,亦即讓闡釋回到曆史語境之中(zhōng)。
關鍵詞:作者意圖;符号體系;叙述者;讀者;曆史語境

作者簡介:南(nán)帆,福建社會科學院研究員,研究方向:中(zhōng)國現當代文學、文學理論。
版權所有:吉林省民间故事杂志社 © 1978-2024
地址:吉林省長春市自由大(dà)路5399号 郵政編碼:130033 電話:0431-84612431
網站備案/許可證号: